新華社天津1月4日電(記者周潤?。?“小寒連大呂,歡鵲壘新巢”,北京時間1月5日23時5分將迎來小寒節氣,標志著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已經到來,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嚴寒時期,正如民諺所說:“小寒時處二三九,天寒地凍冷到抖”。
天津民俗專家、專欄作家由國慶介紹,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二十三個節氣,也是入冬后的第五個節氣,通常出現在公歷每年的1月5日或6日。氣象資料顯示,小寒是氣溫最低的節氣,只有少數年份的大寒氣溫是低于小寒的。北方地區有“小寒勝大寒,常見不稀罕”之說,古詩詞中也有“大寒偏易暖,寒向小寒時”之句。
一年中,最冷的時候通常出現在“三九”和“四九”?!敖衲晷『加凇拧诹?,終于‘四九’第二天。此時節,北方大地凍得比較堅硬,南方的陰寒也日復一日?!庇蓢鴳c說。
“莫怪嚴凝切,春冬正月交”,小寒時節,雖然寒冷難耐,卻即將迎來冬春相交之時。古人早就認為,春天已經一點點到來,開始慢慢逼退冬天,再過一段時間就會出現“春山可望”的光景。
智慧的古人根據大自然的變化,將小寒至谷雨階段共八個節氣,以每五日為一候,共二十四候,在每一候內開花的植物中,挑選一種花期最準確的植物為代表,對應一種花信,稱之為“二十四番花信風”。風動花開,待這“二十四朵花”次第登場、退場,人們便從冬末開始慢慢走過整個春天,從而進入以立夏為起點的夏季。
小寒的“花信”三候是:“一候梅花,二候山茶花,三候水仙花?!庇绕涫敲坊?,在臘月迎寒怒放,成為寒冬里的報春花?!斑b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葵影便移長至日,梅花先趁小寒開”……有花如此,寒天何懼?
“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冬天是進補的絕佳季節。由國慶結合民間傳統和養生專家的建議說,冬令進補要有的放矢,藥補、食補相結合,在日常飲食中宜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補益身體,如羊肉、雞肉、鴨肉、蘿卜、紅棗、芝麻、山藥、蓮子、百合、栗子等,可增強身體御寒能力,讓身體“暖”起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