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記者從市民政局獲悉,市區兩級民政部門組織動員各街道、鄉鎮和社區工作人員,廣泛開展了為困難群眾送“溫暖”活動,進一步加強天津市兜底保障力度,為困難群眾送上“新春的問候”和“冬日的溫暖”。截至目前,全市在春節前發放各類低保金1.8億元,發放各類生活補貼包括過節費1.7億元,發放取暖補貼4000多萬元。
“持續增進民生福祉”,是天津市組織實施“高品質生活創造行動”的內容之一。讓行動落到實處,市民政局印發文件,要求各級民政部門通過落實社會救助政策措施、主動發現及時化解群眾困難、強化急難型臨時救助和暢通求助渠道等措施,全面做好春節期間困難群眾兜底保障工作。
具體如何做?各區民政部門指導鄉鎮(街道)按照低保、特困、低保邊緣家庭等社會救助政策,將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全部納入基本生活保障范圍。嚴格落實單人保、分類抵扣、就業減免、漸退期等制度,及時發放物價、電費、取暖費、過節費等補貼,加大困難群眾的保障力度,足額發放各類社會救助金,不斷減輕因物價上漲等原因給困難群眾造成的生活壓力。同時,組織動員基層干部、村級組織、社會工作者等人員主動深入村(社區),深入開展各項走訪慰問活動。重點對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和低保及低保邊緣家庭中的老年人、殘疾人,通過實地走訪、電話訪問等形式了解其需求,特別是解決冬季取暖方面的問題,確保困難群眾溫暖過冬。依托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通過與失業人員登記、大病患者、重度殘疾人等數據比對、關聯分析和綜合評估,切實幫助困難群眾解決“過冬難”“過年難”等問題。
在加大臨時救助力度方面,努力解決群眾因突發性事件、意外傷害或因家庭剛性支出較大導致的臨時性基本生活困難。落實“分級審批”“先行救助”等急難型臨時救助措施,對符合未參保失業人員救助條件的,由居住地發放一次性臨時救助金等。此外,發揮臨時救助備用金和“發點球式”救助資金作用,妥善解決困難群眾新產生的急難愁盼問題。向社會公布區和鄉鎮(街道)救助部門熱線電話,依托12345服務熱線、社會救助“直通車”微信碼、“津心辦”社會救助欄目等渠道,方便困難群眾及時辦理社會救助,積極、及時為他們排憂解難,確保困難群眾度過一個快樂祥和的春節。(記者史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