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郎中”體驗中藥制作。
元旦假期,我市各大文博場館均正常對外開放,并準備了豐富的文化大餐迎接觀眾。日前,記者走訪我市幾家博物館、紀念館,漫步在城市會客廳中,充分感受文博場館節日里的煙火氣與文化味。
1日,由市文旅局主辦、天津自然博物館承辦、津藥達仁堂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的“本草 健康”展覽在天津自然博物館開幕。展覽分為本草釋義、本草傳奇、本草養生、本草拾趣四大單元。第一單元展現了古人總結并形成藥物知識的歷程及我國八個產區的道地藥材、基原植物。第二單元以實景的形式還原了中藥炮制的過程,展示了新中國諸多“中藥第一”。第三單元揭秘了一年四季氣候溫熱寒涼變化中,我們該如何用本草來強身健體、預防疾病。第四單元深度發掘隱藏在日常生活中本草的無限趣味。展覽共計展出展品227件,其中,藥材120余種,植物臘葉標本20件,植物浸制標本20件,炮制工具15件(套),中成藥品16種。展覽策展人、自博館植物部的王歡告訴記者:“此展依托天津自然博物館作為全國優秀科普教育基地原創策劃的展覽,希望挖掘出更多中醫藥背后的故事?!?/p>
戥稱、鐵藥碾、杵臼……記者在現場看到炮制中藥所需的各種工具。展廳中特別增加了“中藥炮制流程”“戴個香草袋,不怕五蟲害”“藥店掌柜”3個實景體驗。王歡說:“展覽采取沉浸式和互動式展示,實現靜態展品與觀眾的動態交流,使不同年齡層次觀眾都能融入其中,切身感受中醫藥文化帶來的獨特魅力?!?/p>
在“藥店掌柜”實景體驗區,小朋友們變身小郎中,跟著宣教老師學習動手炮制中草藥和香囊,一起探索本草的神秘之處。觀眾楊柳告訴記者:“今天帶孩子來了解博大精深的中醫藥文化,展覽中展示了很多實物,孩子既可以看到藥材的原貌,還可以體會動手制作中藥的樂趣?!?/p>
作為我市迄今為止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館藏敦煌文獻特展,天津博物館“鳴沙遺墨──天津博物館藏敦煌文獻特展”自開展以來,吸引了許多游客前來“打卡”。市民王園園告訴記者:“敦煌文化神秘而燦爛,通過參觀,我真切地感受到藏經洞千年文物的氣息與神韻?!?/p>
2日,平津戰役紀念館開展了“時光印記·活字印刷術”研學體驗活動?;顒蝇F場,宣教部老師帶領孩子們了解綏遠起義的內容和活字印刷術的起源及發展后,還運用活字印刷術印制了家書、古詩。該館宣教部主任祁雅楠告訴記者:“本次課程帶領青少年了解紅色歷史、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還要培養孩子們的動手能力、認知能力與思考能力?!?/p>
假期的天津美術館,人流量相比往日有明顯提升,3天日均接待約500人次。正在展出的展覽中,最受歡迎的當數“刀耕墨染 救亡圖存──天津博物館館藏版畫展”。
作為天津美術館2022年最后一個重磅展覽,該展從展出作品到展廳布置都經過精心設計。內容方面,展覽從天津博物館館藏版畫中精選出114件,涵蓋木刻版畫、套色版畫、水印版畫等類別。
為提升觀眾的參展感受,天津美術館團隊對展廳進行了全面的設計提升。展廳像是一本打開的連環畫,將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走過的光輝歲月濃縮在一幅幅作品中,同時配有影像資料展示。美術愛好者秦珍很早就看到了展訊,元旦假期專程安排了2日的美術館之行。她告訴記者:“展覽設計得非常用心,不僅展板色彩漂亮,展品配有作者和作品簡介,還可以掃碼聽語音講解?!?/p>
天津美術館目前在展的展覽還有“南通刺繡及女紅技藝傳習研究展”和“非遺活態傳承 共享文化精彩──第四屆西岸哪吒杯京津冀甘黔湘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新創意大聯展”。前者展出70余件南通刺繡作品,展現女紅技藝從基礎到精進的基本動態;后者展出6省市400余件非遺美術品和非遺文創產品,令觀眾感受到古老技藝在新時代依然鮮活的生命力。(劉茵 翟志鵬)